据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4日在大连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另一热点新闻则是,温总理近日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将这两条新闻联系在一起,人们不禁会问,房地产调控是否属于“两难”之列呢?目前量跌价滞的局面是因为“两难”的犹豫和手软所致吗?这两条新闻对房价下一步的走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如何避免房地产调控的半途而废?
量跌价滞就是销售量下跌甚至大跌了房价仍然不降,这无疑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独特现象。其它的商品或称为一个健康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价格偏高又有需求的商品就会出现量价齐跌或价跌量升。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量跌价滞的原因在于,房价没有税收调节(主要是土地增值税)、没有土地供应的市场调节机制(没有符合价值规律的自由买卖),因此流动资金及流动性便成了高房价的主要支撑或制约手段。当购房人看到国家对房贷实行控制后,便看到了打压房价的决心和房价下降的预期,于是观望和等待降价而导致量跌;另一方面开发商则通过维持资金链不断而“死不降价”,或者称之为不入“死(绝)境”便不降价,这就是所谓的“价滞”。否则,如果存在着健康的市场调节机制,(按国土资源部的说法)土地供应量增加了那么多、闲置土地那么多,就不应该是“滞价”而且是为了涨价的“滞价”。
这一切除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开发商敢于“死撑”还与所谓的“两难”有关。因为他们知道,房地产已绑架了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和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甚至社会稳定,当市场销量降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出现部分楼盘烂尾,拖欠工程款、材料款、农民工工资,包括房价下降后出现的退房矛盾等社会问题,国家便会出手“救市”,这在上一轮调控中已经真实的出现过。然而,这一轮以再次打压房贷为主的房产调控,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量跌价滞的成效,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媒体曾广泛宣传的中国实体经济总体向好,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降低,或者说即使“忍痛割爱”也不会影响今年的发展目标。这样便给开发商看到了一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依据,正因如此一直认为房价只升不降的任志强才会呼吁开发商“主动降价”,他的潜台词是给政府找个台阶,以免再祭出更严厉的调控措施。
如果这轮调控又被“两难”了,连目前的情况都会改变。对这两条新闻的解读,确实会让人不仅把房地产调控包含在“两难”问题中,本来有所依仗而不怕房市萎缩的实体经济也被列入“两难”之中,目前购房人和开发商胶着博弈的力量对比,会不会出现有利于开发商的因素也会变得“不好说”了。比如,资金的全面紧缩是“两难”的,单方面控制开发商的“维持”资金就会很难,即使不贷款给开发商,他也有本事从其它渠道融资,这就像发改委号称上次救市资金 “没有给开发商一分钱”,而他们却全体变成“不差钱”一样。
现在国土资源部在量跌价滞的胶着状态下却“代表”表示,“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他这种说法的所谓“传导滞后”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暂且不论,但他说“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无疑是指被调控对象即开发商所作出的行为,而且要“一个季度左右”,这又无疑会让目前很大一部分“死撑”的开发商再进一步的等待。连这样的都认为“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让购房人能够解读出的也就是前一句话的房价只是“有所下降”而已了。
最后,再次强调一点,房地产调控成“两难”问题实际是一个伪问题。简单地说,房地产支柱产业的作用是体现在供应量而非价格上,如果价格合理,买的人更多,涉及到的建筑、建材量也就更大。房价大跌确实会造成一发不可收的局面而影响国民经济,但这与大涨一样都是缺乏健康的市场调节机制所造成的,一个最通行也最简单房地产增值税就能避免大起大落,为什么就不能说到做到、发挥作用呢?因此,只有在房贷调控的同时,抓紧让94年就已开征的土地增值税真正到位,就能避免所谓的“两难”问题,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主营:成都建材厂;四川混凝土外加剂;成都建筑材料;成都防水材料;成都减水剂;泵送剂;成都防水剂;成都膨胀剂;成都高效砂浆王;成都胶粉料;成都瓷砖胶;成都勾缝剂;成都抗裂砂浆;成都抹面砂浆;成都界面剂;堵漏剂;成都早强剂;成都防冻剂;速凝剂;聚羧酸减水剂
成都网站建设:www.cdhuidu.com
成都广告设计:cdcxgg.ebdoor.com